近些年,电视收视率走低、开机率下滑、广告投放分流......行业似乎走进了糟糕的雾霾天, “电视即将消亡”的言论愈演愈烈。
电视需求仍在,“电视将死”是否是个伪命题?
通过分析收集的信息和数据,一部分调查者,渴望看电视,但外在原因让他们被迫选择其他方式,而且往往高收入和高职位的人,愿意通过电视机看节目。受众对电视诉求还是有的,只不过收视渠道的多样性、时间的碎片化造成了分流电视用户。
结合个案采访和调研,我们认为,电视大屏的需求一直都在,但是用户的年龄和收入会成为远离电视的重要因素。其中刚毕业的年轻人,因为收入和居住环境、硬件缺乏的限制,很难具备看电视的条件;也有一些用户,结婚生子后,陷入家庭生活。而不同的家庭成员有不一样的收视愿望,最终造成放弃看电视。
最后,我们发现,年轻人进入家庭生活,在没有孩子以及孩子长大后的时期,会是观看电视最为密集的年龄阶段。
所以我们觉得:受众对电视诉求还是有的,电视大屏的价值仍存在。很多时候不是电视不被用户需要了,而是不同场景设定中用户做出的选择。被压缩的电视需求观众,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反弹。
涅槃重生,电视大屏价值有待挖掘
如果抛开用户生活状态的外部条件,就电视内容本身会吸引他们会重新回归电视吗?
调查中,在相当一部分不愿意看电视的受众中,“广告多”、“节目选择性差”、“节目类型少”成为他们不选择电视看节目的主要原因,如何赢回他们的心,是当下电视应该探讨的重点。
电视的智能化趋势打着让用户重新回归客厅的口号,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电视领域 “文艺复兴”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,智能电视渗透率占到调查总数的63.24%,但是对使用功能明确了解的只有25.74%。
从另一组数据可以看出,用户虽然选购了智能电视,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用户很少触碰游戏、购物等附加功能。调查数据显示,会使用电视提供的其他增值服务的用户仅仅占到9.56%。而这个比例也和现在IPTV、OTT等电视业务中的增值业务付费率状况很接近。
从上面看出,智能电视产业下一步需要创造出好的内容、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,同时加强概念的教育和普及,才能打破目前智能电视高渗透、低激活的尴尬局面,让用户重回电视大屏的怀抱。
其中,还有一点值得关注,大屏体验好,但是小屏随身性强,两者的联动互补可以很好的完善用户的需求,今年世界杯所激发的投屏热即是典型的使用场景。但现在在大小屏联动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上,明显挖掘的还不够,而这也为把用户引流回大屏提供了操作空间。
通过分析我们认为:
1、电视倡导的家庭分享、高把控的内容以及与生俱来的大屏优势,让它还存有很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。在多屏传播时代下,消亡的并非电视媒体,而是不能与时俱进,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视形态、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。“电视将死”终究是个伪命题。
2、究竟是技术为用户服务,还是以技术概念来销售硬件,这两年,围绕电视进行的概念包装非常的热,从智能电视到AI电视,到语音电视等等,新品叠出的背后,是用户对于产品的感知缺乏消化、对于业务的体验无法具化,永远被追新。因此对于电视机厂家而言,在持续推出新品的同时,是否也应该注重对于用户的认知培育和服务提升呢?
3、当新事物出现时,不会是简单的迭代和替换。移动小屏和电视大屏并非处于对立面,而是用户在不同环境、时间下再结合个人喜好做出的不同选择,二者谁都不会取代谁。而未来也不是简单的小屏投大屏,而是应该结合两屏的不同特性,以业务为枢纽,实现彼此导流。
4、电视产业近年一直在变革,阵痛难免,如果一味怨天尤人,不思进取,或总期望政策保护,电视或将走向灭亡。在变革时期下,电视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自己,着眼新产业生态环境和用户新需求,扬长补短,与时俱进,进行价值挖掘与延伸。最终才能涅槃重生,完成蝶变。
5、用户离开电视大屏应该是暂时的,随着时间和用户生活场景变化、电视体验和内容的进步,终究会回归。但是,在电视大屏形态越来越多元化的现在,用户回归的电视大屏究竟。